聯系我們
座機:027-87580888
手機:18971233215
傳真:027-87580883
郵箱:didareneng@163.com
地址: 武漢市洪山區(qū)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(武漢)
水文地質
井下水文地質調查內容
文章來源:地大熱能 發(fā)布作者: 發(fā)表時間:2021-11-03 11:24:13瀏覽次數:1547
(一)巷道、工作面充水性調查 巷道、工作面充水性調查應包括含水層、裂隙與巖溶、斷裂帶和出水點等的調查。
1.含水層調查
當井巷揭露含水層時,應詳細描述其產狀、厚度、巖性、構造、裂隙或巖溶發(fā)育與充填情況,以及揭露點的位置、標高、出水形式、涌水量、水溫、水壓等。
涌水量較大時,應取樣分析水質,并進行水動態(tài)長期觀測,及時掌握含水層在采煤過程中水量的變化規(guī)律,提出防范建議。 2.裂隙、巖溶調查
對巷道穿透的含水層,應選擇典型地段進行裂隙調查,測定裂隙的產狀、長度、寬度、數量、形狀、尖滅情況,調查充填程度及充填物、地下水活動痕跡等。
在碳酸鹽巖層中掘進時,對揭露的溶洞或大型溶隙,應詳細記錄其標高、長、寬、高、體積和形態(tài)、發(fā)育方向、有無充填物及充填物成分、充水情況、地下水運動痕跡,巖溶體沿構造面還是巖層面發(fā)育,記錄巖性和周圍地質構造特點,必要時可做巖溶率的統計。
3.斷裂帶調查
巷道、工作面揭露斷裂帶時,要詳細記錄斷裂帶的產狀、斷層性質、斷距、斷層帶寬度,斷層帶內充填物成分、膠結程度及斷層帶兩側巖性特點,裂隙產狀、寬度、發(fā)育程度;揭露斷層帶及裂隙帶時的出水量、出水持續(xù)時間、水壓、水溫并采取水樣。
對導水和富水斷層應專門建立登記卡片。
4.出水點調查
對巷道、工作面所揭露的出水點,包括滴水、淋水、涌水,必須觀測和記錄其出水時間、地點、位置、標高,以及含水層層位、巖性、厚度,圍巖破壞情況和地質構造特點,并要觀測出水形式,測定水量、水壓、水溫及水質等。 如果涌水量較大,要求設測站觀測其動態(tài)變化,繪制出水量變化曲線圖和出水點剖面圖。
(二)涌水量調查
1.涌水量觀測站(點)布設
礦井涌水量觀測站(點)分固定站(點)和臨時站兩種。 在一般情況下,礦井的每一開采水平,每一水平的不同開采區(qū)域及不同開采層,疏干石門或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的開采區(qū)域,長期涌水的突水點、放水孔等重要的水點,都要設立固定站,長期井下涌水量測定。采掘工作面的探放水鉆孔、一般出水點、井筒新揭露的含水層等,通常都設置臨時站測定涌水量。
2.涌水量觀測站(點)位置
設站處3~5m內的水溝要順直,斷面要規(guī)格,溝底坡度要均勻,流水要通暢穩(wěn)定。特別是大巷入水倉處的測站,要遠離水倉口20m以外,避開紊流段。
測站處要用設有明顯的站名和標志。
3.礦井涌水量觀測
(1)對井下新揭露的突水點、探放水鉆孔,在涌水量尚未穩(wěn)定和尚未掌握其變化規(guī)律前,觀測時間間隔要短,一般應每天觀測一次,對潰入性涌水,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,應每隔1~2小時觀測一次,以后可適當延長觀測間隔時間,涌水量穩(wěn)定后,可按井下正常觀測時間觀測。觀測涌水量的同時,還要測量水壓、水溫,并觀測附近可能有水力聯系的其它測站水量(壓)的變化,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。
(2)各固定站的觀測間隔時間應根據各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確定。一般情況下,高水位期(雨季)1~5天觀測一次;低水位期(枯雨季),復雜礦井10~15天觀測一次,簡單礦井一月觀測一次;平水位期,復雜礦井5~10天觀測一次,簡單礦井半月觀測一次。
(3)礦井涌水量觀測一般應分礦井水平設站觀測,每月觀測1~3次,復雜型和極復雜型礦井應分煤層、分煤系、分地區(qū)、分主要出水點設站進行觀測,每月不小于3次,受降水影響的礦井,雨季觀測次數應適當增加。
(4)當采掘工作面上方影響范圍內有地表水體、井下富含水層、穿過與富含水層相連通的構造斷裂帶或接近老窯積水區(qū)時,應每天觀測充水情況,掌握水量變化。
(5)新鑿立井、斜井,垂深每延深10m,觀測一次涌水量;掘至新的含水層時,雖不到規(guī)定的距離,也應在含水層的頂底板各觀測一次涌水量。
(6)礦井涌水量的觀測,應注重觀測的連續(xù)性和精度,要求采用容積法、堰測法、流速儀法或其它先進的測水方法;測量工具要定期校驗,以減少人為誤差。
(7)井下疏水降壓(或疏放老空水)鉆孔涌水量、水壓調查。在涌水量、水壓穩(wěn)定前,應每小時觀測1~2次,涌水量、水壓基本穩(wěn)定后,按正常觀測要求進行。
上一篇 > 礦山水文地質勘探新技術方法
下一篇 > 地面水文地質補充調查內容